|
发表于 2022-3-8 20:02:53
|
显示全部楼层
鸭绿江:“志愿兵第一人”入朝的前前后后
1949年10月15日,毛岸英和刘松林(原名刘思齐)结婚。全国解放后,毛岸英去了北京机器总厂工作。
1950年6月,朝鲜战争爆发。10月1日,美军越过三八线,金日成向中国提出军事援助的请求。当毛泽东提出要彭德怀挂帅出兵援朝时,彭德怀表示:“我服从中央的决定。”
毛岸英因经常回家,并帮助翻译与苏联协商的电文时便知道志愿军将入朝作战一事。毛岸英立即向毛泽东、党中央递交了要求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。毛泽东支持儿子参加志愿军,他想,儿子申请上朝鲜参战,是第一个志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,积极性很高,还是成全他为好。
1951年3月,毛泽东在与他的老友周世钊的谈话中曾谈及“毛岸英为什么要上朝鲜前线”。他说:“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,作为一个领导人,自己有儿子,不派他去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,又派谁的儿子去呢?人心都是肉长的,不管是谁,疼爱儿子的心都是一样。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,而别人又人人都像我一样,自己有儿子也不派他去上战场,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,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?这是一个方面。另一方面,岸英是个年轻人,他从苏联留学回国后,去农村劳动锻炼过,这是很不够的,一个人最好的成长环境就是艰苦!在战斗中成长要比任何其他环境来得更严更快。基于这些原因,我就派他去朝鲜了。”
10月14日,朝鲜平壤陷落,美军大举向鸭绿江逼近,中国出兵已是刻不容缓。下午6点,忙碌一天的毛岸英骑着辆旧自行车去向亲友、同志做最后的道别,他知道:为了抗美援朝,保家为国,战场上的每个战士都将义无反顾,视死如归。
当晚9点多,毛岸英到北京医院看望同自己结婚刚好1年整的妻子。刘松林在晚年对同毛岸英最后的见面往事刻骨铭心:“当时我得了急性阑尾炎,住医院手术后,毛岸英来看我,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见到他。有一天,已经很晚了,他突然来医院说要出差,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,让我接不到他的信不要着急,主要是交通不便。临别时,他说这次出差的时间可能很长,照顾不了岸青,希望我和我的母亲能在他不在北京的这段时间照顾岸青。他出差到什么地方,去多长时间,一直没有告诉我。最后,他突然问:‘朝鲜半岛,你知不知道?’我说:‘知道,那儿正在打仗。’可能是当时年龄小,根本没把‘出差’和朝鲜战争这两件事情挂在一起。他走的时候已经是深夜11点多了,他说要到我妈妈那儿去,想跟我妈妈谈谈。我注意到他军装的左侧口袋有一块墨汁,我问他怎么会有一块墨迹,他说钢笔裂了。我很奇怪钢笔怎么会裂开,他笑了笑说,他出差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了,回来时飞机上的压力把钢笔压破时留下的。我说,母亲那里还有一支派克笔,这是我和他结婚的时候我父亲的一个老朋友送的,一直存放在母亲那里……”
从医院出来后,毛岸英又去看望岳母张文秋,与岳母一直谈到凌晨2点多钟。他告诉岳母出差时间很长,希望岳母能在他不在北京这段时间照顾他的弟弟岸青。刘松林讲:“岸英与我母亲谈了很多,主要是担心岸青的事,他希望我们给岸青找一个好的女朋友。当时,岸英抬手腕看表,发现他的手表已经罢工了。他想起了我妈妈有一块自动手表,不好意思地说道:‘妈,我这块手表不顶用了,你那块自动表先给我用一用,将来回来时再还给你。’其实我母亲也没想到他会到前线去,以为他只是出差的时间长一点,他就这样走了。”临别时,岳母送他一支钢笔和一块手表。
一直谈到凌晨2点多,才回到毛泽东身边,父子又长谈了几个小时。
10月23日傍晚,毛岸英等出发。经过两天一夜的急行军,到达朝鲜境内的大榆洞。这里四面环山,志愿军总部就在山坳中的平房里指挥全军作战。
在志愿军司令部,毛岸英担任彭德怀的俄语翻译和机要秘书。杨凤安回忆说,彭总对办公室人员很体贴,特别是对岸英更为关心,曾多次提出要岸英跟他一起吃饭。岸英谢绝说,都是一样的饭菜,他与办公室的参谋们一起吃更好。岸英平易近人,办公室的成员对他也很尊重。
刘松林出院后,根本没想到岸英“出差”会有生命危险。她说:“11月下旬,我收到他的一封信,像平常一样看完就揣在口袋里,以后揉来揉去揉乱了。唉!这封信没保留下来,真遗憾!信很长,一是谈他弟弟,要我们好好照顾他;二是嘱咐我要好好学习;信中还说我和他结婚后很少在一起,很内疚。我记得就是这么一些。又过了一些日子,他没有来信,因有言在先,一个月不来信,我也不着急、我主要是学习。岸青有我母亲照顾,母亲经常叫我们家的保姆把岸青的脏衣服、破衣服拿到家里洗补,几乎每个星期帮他收拾一次房间。后来很长时间收不到岸英的来信了,我想到他说过收不到信不要着急,所以心里一直很踏实。大概是1952年的时候,有一天,侯波突然给了我一张毛岸英戴着朝鲜人民军军帽的照片,我一下子呆住了,就像雷打的一样。毫无疑问,岸英到前方去了,我马上意识到这么长的时间没有来信,一定有什么事。从那时起,我心里就直打鼓,看到主席,我又不好问。他也对我从来不谈这些事。”近3年以后,刘松林才知道,岸英早已捐躯于朝鲜了。 |
|